首页 > 体系认证 > 应急预案管理能力管理体系认证

简介:

标准贯穿突发事件响应的全生命周期,包括预防准备、应急响应、恢复重建等阶段。例如,在应急指挥环节,标准要求制定可持续的指挥过程,涵盖现场勘察、信息处理、方案执行等7个关键步骤;在信息管理方面,明确了从信息收集到发布的完整流程,并要求建立动态更新机制。GB/T 37228-2018《公共安全 应急管理 突发事件响应要求》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 2018 年 12 月 28 日发布,2019年6月1日实施。该标准是国内首个针对应急预案管理能力评价的国家标准,其核心内容参考了国际标准 ISO 22320:2011《公共安全 应急管理 突发事件响应要求》,并结合中国应急管理实际需求进行了本土化调整。 

 标准的出台背景与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密切相关。随着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频发,国家对公共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GB/T 37228-2018 为这类要求提供了标准化的评价依据。此外,标准的实施也是响应国家 “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的战略部署,推动应急管理从碎片化向系统化、规范化转型。

益处:

1.提升应急管理能力,降低潜在风险

应急预案管理能力评价认证的首要作用在于帮助企业系统地建立和完善应急管理体系。通过认证过程,企业能够全面审视自身的应急管理现状,识别潜在的风险和威胁。这一过程不仅促使企业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还推动企业加强预警机制的建立、应急队伍的建设、应急设备的配置和维护以及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管理。这些措施共同构成了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有力防线,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响应,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潜在风险,保障员工和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公众形象

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应急预案管理能力评价认证不仅是对企业应急管理能力的认可,更是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获得认证的企业,能够向社会展示其在应急管理方面的专业素养和积极态度,增强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和支持。这种信任和支持不仅有助于企业在危机时刻获得更多的理解和帮助,还能在日常经营中为企业赢得更好的市场口碑和品牌形象。

3.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应急预案管理能力评价认证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企业自我审视和优化的过程。在认证过程中,企业需要对自己的应急管理能力和措施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找出存在的不足和隐患,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增强员工的应急意识,还能提高企业的整体风险防范能力。通过不断优化和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企业能够建立起一套科学、高效的内部管理机制,为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联系我们

010-88268712 010-88269419 010-88260241

24小时热线: 13311105598

在线咨询:点击我立即了解

邮件:zhb@hxqc.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1:30;13:00-17:00,节假日休息

QR code